Copyright ? www.wenlin168.cn. All Rights Reserved
山東省商務廳 版權所有
來源: 東營市人民政府2023-03-10 10:00:05
東政字〔2023〕5號
各縣區人民政府,市政府各部門、單位:
現將《東營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印發給你們,請認真貫徹執行。
?
東營市人民政府
2023年1月29日
(此件公開發布)
?
東營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
(2023—2025年)
?
為全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,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、疊加、倍增作用,加快提升制造業競爭力,根據《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山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(2022—2025年)的通知》(魯政字〔2022〕201號)等文件精神,結合我市實際,制定本行動方案。
一、總體要求
(一)指導思想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機遇,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融入新發展格局,聚焦我市優勢制造業產業集群,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為主線,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,以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為著力點,加速制造業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轉型,持續提升“東營智造”核心競爭力,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。
(二)工作目標。到2025年,全市制造業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,智能化制造、網絡化協同、個性化定制、服務化延伸、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,全市35%左右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達到兩化融合集成提升階段(工業3.0),實現制造模式、生產方式和產業形態的深層變革,產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。
——催生“新動能”,數字化轉型成效進一步凸顯。實施600個以上企業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改造項目,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率達到85%左右,推動2000家左右中小企業“上云上平臺”。每年建設2—3個以數據要素流通為核心的“晨星工廠”,培育40個以上智能工廠、數字車間和智能制造場景標桿示范。積極爭創國家智能制造先行區。
——加快“新基建”,網絡設施體系進一步完善。建成開通5G基站9000個,深化5G在工業領域的應用。建成運營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3—5個,打造1個以上國家級“雙跨”(跨行業跨領域)平臺,3—5個具有較強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特色型行業級平臺。全面建成國家級“千兆城市”。
——培育“新優勢”,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。首臺(套)技術裝備、首版次高端軟件研發創新能力不斷增強,工業傳感器、工業軟件等關鍵產品供給能力顯著提高。到2025年,形成30個以上標志性創新成果,建成一批軟件工程技術中心,打造200個可復制推廣的優秀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,帶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占比年均增速20%左右。
——促進“新融合”,協同發展布局進一步優化。面向重點區域打造一批全場景數字經濟園區載體,培育打造2—3個全省領先的數字經濟園區、“工業互聯網+園區(集群)”。力爭創建1個以上數字化轉型縣域“樣板區”。積極融入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,高水平打造全省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高地。
二、重點方向
(一)石化產業。以“綠色安全、信息共享、資源集約、公共服務”為核心,圍繞園區安全環保、應急消防、公共服務和保障體系等領域,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提升全市化工園區智慧化管理水平。以加快由網絡化向智能化邁進為目標,應用數字孿生、人工智能、5G等技術,圍繞生產一體化優化、生產集成管控、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三條主線,推廣生產管控、供應鏈管理、設備管理、能源管理、安全管理、環保管理六大業務領域的智能化應用場景,夯實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基礎設施,全面提升裝置級、工廠級、產業鏈級智能制造水平,打造一批新型智能工廠、“晨星工廠”,引領石化產業轉型升級。(牽頭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化局)
(二)橡膠輪胎產業。以網絡化、智能化普及為核心,大力推廣應用物聯網、智能傳感等技術,打通研發、設計、工藝、生產、服務等全流程數據價值鏈,加速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和工業數據集成共享,實現生產管控一體化,聚焦網絡化協同、個性化定制、服務型制造等,全面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管控水平。高標準打造國內領先的智能化樣板工廠。(牽頭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商務局)
(三)石油裝備產業。以信息化普及、數字化推廣、網絡化引領、智能化試點為核心,緊扣關鍵工序自動化、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、生產過程智能化優化控制、供應鏈智能化管理等環節,創建一批離散制造數字化車間。支持優勢企業實現智能工廠示范突破。聚焦關鍵環節裝備數控化率提升,開展關鍵技術和先進制造工藝集成應用,研發一批智能裝備產品,著力突破一批“卡脖子”技術。(牽頭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油地校融合辦)
(四)新材料產業。以網絡化普及、智能化示范為核心,對產業進行二次提升。提升關鍵生產設備、關鍵流程數據采集和應用分析能力,實現數字化監控、設備動態預警和預測性維護,推動生產經驗數據化、軟件化、平臺化,培育一批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,打造一批新材料行業智能工廠,推動產業由數字化向智能化轉變,實現產業價值提升。(牽頭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投資促進局)
(五)有色金屬產業。以“能源管理、綠色低碳、產品提級”為重點,著力對關鍵環節生產設備進行數字化、智能化改造,支持企業在勞動強度和安全風險大、作業環境惡劣、加工精度高的制造環節大力實施“機器換人”,打造一批能耗管理、綠色循環、電子級高端銅材研發制造應用場景。(牽頭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地方金融監管局)
(六)生物醫藥產業。以網絡化普及、智能化突破為核心,借助人工智能技術,提升藥品研發生產過程智能化水平,縮短藥物研發周期,降低臨床試驗失敗概率。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借助“互聯網+”,建設公共研發服務平臺,助力中小企業提升研發試驗能力。結合藥品生產環境潔凈要求,著力實現藥品及中間體生產系統全過程數字化、智能化,實現過程可溯,建設智能工廠。(牽頭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市場監管局)
三、實施路徑
對照省“強企業、強行業、強區域、強鏈條”四項要求,以行業龍頭骨干企業、中小制造企業、產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、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為切入點,重點聚焦優勢制造業集群,以工藝、裝備為核心,以數據為基礎,通過擴大應用拉動相關產業發展,培育壯大新模式新業態。
(一)推動行業龍頭骨干企業集成應用創新。“一企一策”推動行業龍頭骨干企業開展集成應用創新。鼓勵行業龍頭骨干企業牽頭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,開放先進技術、應用場景,將數字化轉型經驗轉化為標準化解決方案向行業企業輻射推廣。實施5G全連接工廠、智能工廠、“晨星工廠”、數字化車間培育工程,創建一批智能制造、工業互聯網省級以上試點示范。(牽頭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重點產業“鏈長制”牽頭單位)
?
?(二)推動中小型制造企業數字化普及應用。“一行一策”推動中小型制造企業加快數字化普及應用,加快“上云上平臺”,融入產業鏈供應鏈。推動企業應用低成本、快部署、易運維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。梳理一批典型應用場景,發掘一批優質應用產品和優秀應用案例予以全面推廣。(牽頭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重點產業“鏈長制”牽頭單位)
?
?(三)推動產業園和產業集聚區數字化轉型。“一園一策”推動產業園和產業集聚區加快數字化轉型,面向產業園、產業集聚區企業,實施內外網升級和數字化改造,采取“工業互聯網+園區(集群)”“工業互聯網+自貿實驗區”模式,發展共享工廠、協同制造、共享制造、眾包眾創、集采集銷等新模式,培育縣域“樣板區”,提升融入省會“城市圈”區域制造資源和創新資源的共享協作水平。(牽頭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商務局、市發展改革委)
?(四)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升級。實施“一鏈一策”,打通產業鏈上下游、協作主體之間的信息孤島,建立高效的企業對接機制,打造數字化平臺,以數據要素流通應用為核心,促進上下游產能共享、供應鏈互通,實現業務、管理、運營流程的全面集成和高度柔性化,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。(牽頭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重點產業“鏈長制”牽頭單位)
?
?四、支撐行動
(一)工業軟件提級行動。依托東營軟件園、黃河三角洲大數據港、光谷未來城、能源信息港等創新載體,打造全市數字化科創引領區,積極推進東營軟件園創建省級“軟件名園”。扶持市內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做優做強,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剝離信息服務機構,成立獨立運營的信息技術企業法人,培育一批本土化數字化轉型服務商。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,圍繞工業軟件、工業智能算法、工業模型、微服務組件等數字化關鍵共性技術,開展研發攻關,開發一批面向特定行業、特定應用場景的工業APP,培育一批首版次高端軟件,建設一批軟件工程技術中心。鼓勵企業參與工業互聯網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、團體標準制定。(牽頭單位:市科技局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市場監管局)
(二)智能硬件及裝備應用提升行動。深入推進新一輪智能化技術改造,加快企業智能化改造提級擴面。推動工業企業運用數字化、網絡化技術改造生產設備,提升核心裝備和關鍵工序數字化水平。加快數字車間、智能工廠建設,推動先進工藝、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深度融合,推動“裝備換芯、生產換線、機器換人”。支持首臺(套)技術裝備研發,推動電子信息制造企業向產業鏈中下游延伸,推動5G、人工智能、數字孿生等新技術創新應用,研制推廣新型智能制造裝備。(牽頭單位:市科技局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)
(三)網絡設施優化行動。實施“雙千兆”網絡提升工程,全力打造“千兆城市”。全面提速5G網絡布局和商用步伐,建成高質量、大規模獨立組網5G網絡,打造5G全連接工廠。發展第五代超高速光纖網絡,推進10G無源光纖網絡(PON)接入設備部署,實現百G到園區、萬兆到車間、千兆到桌面。加速企業內網改造升級,支持企業運用5G、工業PON、邊緣計算(MEC)、時間敏感網絡(TSN)、確定性網絡等新型網絡技術,對工業現場“啞設備”進行網絡化改造升級,提升生產設備聯網率、數據采集率。加快推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,推進在供應鏈協同、關鍵產品追溯、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領域形成一批標識解析創新應用新模式。(牽頭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信息通信發展辦公室)
(四)數字“新基建”跨越行動。大力推進新型數據中心、算力中心建設,積極創建省級工業大數據分中心、邊緣中心。推進工業企業開展數據分級分類管理,推廣實施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國家標準,提升企業數據管理能力。推進企業完善兩化融合貫標服務生態,推動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認證,組織貫標培訓和評估,引導企業爭創國家、省試點。(牽頭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大數據中心,配合單位:市委網信辦、市發展改革委、市信息通信發展辦公室)
(五)平臺賦能增效行動。高水平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,充分發揮本土企業運營優勢,構建“引進+創新+生態創建”的運營服務模式。按照“大企業共建、小企業共享”模式,以石化、橡膠輪胎、高端裝備、新材料、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為切入點,培育行業級、園區級、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。推動企業應用低成本、快部署、易運維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,加快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“上云上平臺”,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深度應用企業。力爭打造1個國家級“雙跨”平臺,培育3—5個具有較強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特色型行業級平臺。(牽頭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化局)
(六)數字化安全保障行動。開展工業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分級分類管理試點,引導企業建立完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。推動龍頭骨干企業建設網絡安全公共服務平臺,為中小企業提供網絡安全技術服務,促進企業“安全上云”。強化企業環境安全責任意識,支持企業建立綠色發展及環境安全監測體系。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本地信息安全企業,提升網絡運維、行業應用推廣等運營服務能力。(牽頭單位:市委網信辦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生態環境局、市信息通信發展辦公室)
(七)工業元宇宙培育行動。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元宇宙領域融合應用,支持科研院所、龍頭企業共建應用場景實驗室,打造技術支撐和應用開發平臺。促進數字孿生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技術在制造業場景的應用,打造一批技術引領、集成協同、綠色低碳的“數字孿生+個性化定制”“產業大腦+晨星工廠”等標桿企業。(牽頭單位:市科技局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)
五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強組織領導。在數字強市建設領導小組框架內,設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組,統籌謀劃和推進全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。推動建立“一張龍頭骨干企業清單、一份轉型重點項目清單、一批創新中心、一個政策工具包、一個專家庫”的“五個一”工作體系,加強工作協調和督導調度,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。各縣區、市屬開發區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差異化方案,強化政策支持,形成推進合力。(牽頭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大數據局)
(二)加大資金投入。統籌上級資金和市級相關專項資金,加大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力度。鼓勵各縣區、市屬開發區配套支持政策。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領域基礎設施、平臺建設、科技創新、成果轉化、企業孵化等項目投資。(牽頭單位:市財政局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地方金融監管局、市人行)
(三)強化人才支撐。加大數字化人才引育力度,深化油地校人才資源融合對接,加快建設黃河三角洲未來數字智谷,組建由龍頭企業、科研院所、行業智庫等組成的數字化轉型專家庫,開展技術咨詢、前瞻性研究。對于頂尖人才引進、高技能人才培養等,按有關規定給予政策支持。精準選調企業家,組織開展企業家數字化轉型專題培訓。(牽頭單位:市委組織部、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)
(四)營造良好氛圍。用好各類招商引資平臺和重大活動,開展數字論壇、峰會、項目推介、供需對接等主題活動。利用網絡、電視、報紙、新媒體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,打造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城市品牌。開展“送政策進園區、進企業”等系列活動,激發企業參與積極性,營造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良好氛圍。(牽頭單位:市委宣傳部、市投資促進局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)
?
附件:分行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目標及實施路徑
附件
分行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目標及實施路徑